第五屆語料庫與跨文化研究中心年度論壇於2020年12月25日至26日在意昂体育成功舉辦🦹🏿♂️。意昂体育楊炳鈞、丁紅衛、田艷🤸🏻、張建華、徐政等十二名專家學者圍繞語料庫、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跨學科研究等主題作專題報告。
意昂体育常務副院長常輝致開幕辭。常輝回顧了語料庫與跨文化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一路走來既有傳承也有發展。他強調了本中心在意昂學科建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肯定了中心成員在各自領域內的創新研究🎁。最後,對語料庫與跨文化研究中心的未來發展提出期望,並預祝論壇圓滿舉辦。
楊炳鈞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漢語特定成分的英譯及其對非限定性的有關爭議的啟示”。他從翻譯的角度對學術界關於漢語限定性的爭議展開了研究🎙。他以2016年和2017年兩會記者會的官方譯文為語料,利用語料庫工具進行檢索與比較,通過研究結果推論漢語同樣具有限定與非限定之分🤦♂️🏆,只不過判斷標準不再是形態標準。
甄鳳超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英語專業學生釋義能力培養新思路”。他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在傳統“釋義能力”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該能力的內涵,強調其在培養學生高層次認知能力中的重要性,並建議在課堂教學環節以文本學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釋義能力。
於楊老師的報告題目是“中國日語學習者有對自他動詞習得的研究”。她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了中文母語者習得日語有對自他動詞的情況,研究發現學習時長、出國學習經歷和能力考試級別都影響著學習者對於有對自他動詞詞性特征的認知情況🤾🏼,該研究對相關教材的設計有一定啟示意義。
丁紅衛教授的報告題目是“言語之間✤,AI便能診斷精神障礙”☝🏼。她通過多種事例闡明了文字信息和人類精神狀態之間的密切關系,隨後具體介紹了如何以AI技術為手段通過對文字信息的大數據分析高效進行精神障礙的診斷和預防。最後🔩🤽🏼,她針對語言學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展望🕎。
陸元雯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A diachronic study of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Chinese learner English”。她以近400份學生英語作文為語料研究了漢語母語者英語作文中的句法復雜度情況,研究發現句法復雜度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句長🚶♀️、句子結構關系、詞組復雜度等🤶🏼,並進一步設想了造成句法復雜度背後的因素。
田艷教授的報告題目是“復雜動態系統理論與動態翻譯學習研究”。她將數學領域中的“復雜動態系統理論”與翻譯研究相結合,具體采用該理論中的“熵最大化”法來研究學習者在網絡平臺上的翻譯學習情況,並對網絡學習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張建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日語學習者中漢字同形詞的習得——日語詞匯教學的視角”。她以大學日語專業學生作文為語料從多方面分析了日漢同形詞的誤用情況🧌,並進一步分析了背後成因,並據此對日語教材編寫提出了一些建議。
曹慧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中國兒童文學在法國的譯介和接受”🙂。她以中國文學作品法語譯本為語料👵🏼,對中國文學作品在法國的接受程度展開研究,並以兒童文學作品為例進行報告🧑✈️。調查結果表明該類文學作品在法接受程度並不高😛,通過深入探究其背後成因對中國兒童文學作品在法傳播提出建議。
趙學延老師的報告題目是“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路徑研究的分析——以美、英、法🔡、俄🦸🏿♀️、韓為例”。她以實地考察和語料庫相結合的方法,從傳播學角度對中華傳統文化及其傳播路徑展開研究,並結合相關結論對未來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雷秀雲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人稱代詞在學術英語中的使用特征”🧎♀️。她從語料庫的角度對學術英語論文中的人稱代詞使用情況展開研究,並進一步指明人稱代詞學習在學術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徐政長聘副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漢語形態學與實現優選論”🧚🏻。他從多方面分析了漢語中存在的形態學現象🚐,主要以漢語代詞的數標記為例進行報告。通過與“範式形態學”和“優選構式形態學”比較🤸♀️,進一步論證了“實現優選論”在解釋漢語代詞的數標記時的優勢。最後💵,再次強調了漢語形態學現象的豐富性,以及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趙鴻雁老師的報告題目是“Reporting Verbs in Research Writing”。她以英文期刊文章為語料分析了reporting verbs在學術英語寫作中的使用情況,並以期通過此研究對高校學術英語寫作課程做出一定貢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