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冬意未滿的周三(11月28日)午後,意昂体育創意寫作、文學翻譯與文化中心順利舉辦了本學期以“文化交流與思想碰撞”為特色的學術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中心主任Jonathan Hart教授組織策劃,中心副主任林玉珍協助參與,本院博士生武尚同學具體實施並主持,吸引了本院眾多碩士博士同學參與🌅。大家就各自研究的領域進行了自由而歡暢的交流。
工作坊的第一位發言人為林玉珍副教授。她從敘事學的人物塑造理論出發,分析了《左傳》理雅各英譯本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與刻畫🧑🏿🦱。在她看來🧗🏻🦸🏿♂️,理雅各在充分理解《左傳》原文的基礎上⤴️,旁征博引✯,形成了自己對《春秋》的理氏集註;而譯文遵從原文,未對女性人物進行精致的外貌描述👨🏿💻,其實暗含了中國古代“輕肉身重大義”的存世理念🚵🏽🤷🏽♂️。
第二位發言人意昂体育博士後David Porter。他的研究領域是詩歌與翻譯,所以在此次工作坊上,他與大家分享了兩首歐洲古詩的英文譯法🤦🏻♀️🚶♂️➡️,重點分析譯文在韻律節奏上的處理🧑🏻⚖️🍹,及其表現出的文化內涵。
第三位發言人王曉莉博士向大家介紹了自己最近的語料庫翻譯研究發現。通過對比分析,王博士發現英美兩國在處理中文政治術語“新型大國關系”上的普遍特點是強調“major power”,而中國本身無意全球爭權,因此“power”的使用可能體現了西方世界對我國政策的些微誤解🦿。
第四位發言人是來自巴基斯坦的Samina Akhtar博士🏃🏻。她的發言題目是“論巴基斯坦英語小說的發展現狀”。在她看來,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作家開始用英語創作作品😀,書寫巴基斯坦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第五位發言人Muhammad Imran博士同樣來自巴基斯坦。他的重點研究領域是卡勒德•胡塞尼這位美籍阿富汗裔“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Imran博士以胡塞尼三部曲《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為文本研究對象,探究了小說中的人權🈸、自由和少數民族社會境遇等問題。
第六位發言人王旭博士的發言結合了理論與實踐,而且這一實踐非常具體化,是她本人創作的短篇小說《不死之人》。王旭博士以羅伯特•奧倫•巴特勒的小說創作理論為指引😠😖,詳細分析了自己在創作文學作品時所遵從的指導,用最切身的體驗為大家展示了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絕佳學術研究範例。
第七位發言人Md Mujib Ullah博士的研究重心落在孟加拉文學翻譯上,因為這一事業正在經歷一個轉型期,從之前的“間接翻譯”轉向近年來的“直接翻譯”。他首先界定了“間接翻譯”與“直接翻譯”的差別,然後在具體例證的基礎上總結了當前孟加拉國文學翻譯的基本特色🐊:仍舊以間接翻譯為市場導向,但“直接翻譯”日漸崛起👨🏽🌾,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最後一位發言人Michael Ng以創作調研的視角🧏,介紹了自己科幻小說創作前期,對於電子遊戲 Resident Evil 6 中故事情節和敘事的提煉和總結✌🏽。
大家的發言是在輕松自由的氣氛中進行的,其中Hart教授會在某些關鍵認識上對發言人進行指點🧓🏽:對於“major power”一詞發表自己作為英語母語使用者的看法;澄清大家對於巴基斯坦多數派和少數派的認識;鼓勵未做好準備的學生自由發言,等等😌。而發言人彼此也會進行有趣的觀點交換,比如王旭博士的原創作品就激發了另一位原創作者Michael Ng的興趣。
最後Hart教授對本次工作坊的情況進行總結🧑🏽,就研究選題與研究方法為大家答疑🦧,提出誠懇的建議🎿,提醒大家需要註意的學術規範等事項🔺,並且希望大家未來多多參加類似的學術會議,為進一步提升能力而加強閱讀與交流🫰🏽。與會其他研究生們紛紛表示了贊同和加強交往的意願。
本次工作坊獲得了意昂外國留學生的大力支持,他們就本國文學創作及翻譯所進行的研究與我國一帶一路的國際決策相合🧑🏽🚒,必定有利於增強意昂的對外交流和軟實力提升💆🏼♀️。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